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
本单元讲述581年至960年的中国古代历史,免费注册送39元体验金:安排6课。第2课(从“贞观之治”到“开元盛世”)内容多且重要,宜上两课时。本单元文化史安排明显不同于其他单元,值得注意。
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
(一)关于“隋朝的建立与统一”一目
1、本目教材充分肯隋的统一和隋朝的制度建设。
2、注解对隋朝都城作了具体说明。隋定都大兴城,但也可说大兴城是长安的一部分(或者说新城),故很多书说隋以长安为都城。
(二)关于“科举制度的创设”一目
科举制度创设是隋朝制度建设的一个内容,但因此制度在中国古代(隋至清时期)十分重要,加之涉及隋文帝、隋炀帝两人、故单独设目。
(三)《隋朝的建立和统一》(示意图)标明“琉求”,“大运河的开辟”一目提及炀帝三次派人支琉求(今台湾),“史海拾贝”又介绍了吴国、隋朝与台湾的联系,这些都力证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。
第2课 从“贞观之治”到“开元盛世”
(一)本课内容与实验本比较,变化不大。
(二)2011年版课标未将武则天列入教学内容,本书保留“武则天”一目,作为选学内容。其原因,一是因其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,其政绩上联“贞观之治”,下连“开元盛世”。二是中国古代史模块中,女性人物太少了。
第3课 盛唐的社会景象
(一)本课引导学生从社会史的视角认识唐朝,用社会史观观察唐朝盛世。按农业和手工业、商业和城市、文化(限诗歌)三个方面安排子目。
(二)本课强调唐朝的“开放”。应该说,唐朝的“开放”是“全方位”的,包括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,对内又包括对各地、各民族,以及对女性的“开放”。
(三)在2011年版课标中,隋唐时期的文化,只列出唐诗一个内容,而且是要求学生“通过经济的繁荣、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,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”,这就是决定了,本单元不宜单独设课讲唐朝的文化,唐诗只宜安排在“盛唐社会景象”一课中讲述,唐代诗人限于介绍盛唐诗人,盛唐诗人的作品应挑选吟咏盛唐景象的加以介绍,等等。本课“诗歌的繁荣”一目尽力这样去写。本目是运用“以诗证史”的方法研究和讲述历史的一个典型例子。应该说,在文化史的讲述上,2011年课标和本课教材都作了一次大胆探索。效果如何,尚待教学实践检验。
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
(一)在实验本中,唐朝民族关系、对外关系各为一课,本书合二为一,内容自然有所压缩。
(二)日本“遣唐使来华”,2011年课标未要求,本课作选学内容写出。
第5课 从“安史之乱”到五代十国的分裂
本课内容全为2001年课标和实验本教科书没有的新增内容,也就是说,755年至960年的“断裂”补上了。
(一)“安史之乱”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,本课第一目重点讲述。
(二)“五代十国”一目,重点讲后周柴荣的改革及其为统一作出的贡献。同时,讲后周历史,也为讲北宋建立作了铺垫。
(三)因按2011年课标所示,本单元未安排课题集中讲隋唐五代文化,未弥补此遗憾,故本课插图偏重建筑、绘画等。“史海拾贝”介绍的也是名画《韩熙载夜宴图》